【資料圖】
近日,在位于大鵬半島楊梅坑的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綠地上,廣東省深圳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監測人員發現了豹貓白天出沒的蹤跡。
豹貓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一般來說只在夜間活動。而在白天,且在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出現,非常少見。那么,監測人員是如何一步步發現這位囂張的“夜行俠”的呢?
豹貓白天行走動圖。
“我們最近在國家野外站綠地上經常發現有‘貓屎’,而且里面還含有毛發物,猜測可能是豹貓的排泄物,就立馬布設紅外相機。”監測人員余欣繁介紹說。果不其然,檢測人員分別在次日下午和凌晨都拍攝到了豹貓在院子里活動的影像。
凌晨抓拍到的豹貓。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深圳在白天發現豹貓的案例。去年,在深圳灣公園就曾出現豹貓在水中行走,引發全市關注;今年5月,有市民在暴雨后的大沙河救助了豹貓幼仔。作為“夜行俠”,它為何會白天出現在人類活動的地方?
豹貓從深圳灣淺灘涉水而過。
市民救助豹貓。
近年來,隨著自然生態保護的不斷加強和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縱深推進,深圳的城市生態質量越來越好,仙湖蘇鐵、中華穿山甲、白鷴等國家重點保護物種的種群數量穩定增加,曾經“消失”的水蕨、唐魚等野生動植物重新回歸。
去年,深圳還受邀參加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二階段會議,并獲評“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稱號”,加入“自然城市行動平臺”。此外,深圳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城市生態監測系統建設,并成功獲批全國生態環境系統首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為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記者 范洋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