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創新培育模式,打造鄉村振興“頭雁方陣”
為農賦智 助農致富
(相關資料圖)
日前,我省首期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培訓班在沈陽農業大學開班,來自全省14個市的251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家庭農場主、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社會化服務組織負責人、市縣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負責人以及種植養殖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參加培訓。他們將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內集中接受線下授課,提升自身的創富帶富能力,并帶動身邊農戶共同發展。
何謂“頭雁”?如何培育“頭雁”?對此,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5年內培育3000名“頭雁”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新形勢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迫切需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作用凸顯的農業農村人才隊伍。
農業農村部在2021年12月印發《“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培育“頭雁”項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去年4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下發《關于鄉村產業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實施方案》,計劃在全國范圍內每年培育約2萬名“頭雁”。省農業農村廳立足我省實際做出具體部署,力爭用5年時間,培育一支3000人規模的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隊伍,帶動全省12萬個新型經營主體,形成“頭雁領航群雁齊飛、人才興旺產業發達”的良性發展局面。
作為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共同設立的高級別鄉村產業振興人才培育項目,“頭雁”項目與以往普通的鄉村產業人才培養模式不同,其目標更為精準,措施更加具體,且凸顯出培訓主體和對象“門檻”雙提升的特點。
對培育主體要求更高。項目培育不再由以往的普通職業院?;蚺嘤枡C構承擔,而是面向全國遴選優質高校承擔培育任務,構建由知名專家、創業導師、政策講師和實踐指導教師等組成的一流師資隊伍,這對培育機構的資質、師資水平、培育水平提出了新要求。經過嚴格選拔,我省將沈陽農業大學、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列入首批“頭雁”培訓單位。
對培育對象要求更高。農業農村部明確要求,“頭雁”培育對象必須為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而且要有一定的產業發展基礎,既要有長期投身鄉村產業發展的意愿,又要熱衷于聯農帶農,同時要符合年齡、學歷等具體條件要求。歸根結底,培訓對象必須是鄉村產業發展帶頭能人、引路強人和明白人。
“四個一”模式聚焦六大方向
作為省內唯一具有“頭雁”培訓資質的單位,沈陽農業大學有著長期開展農業農村各級各類人才教育培訓的實踐和傳統。目前已陸續在全省14個市30個縣(市)區100多個鄉鎮建立了科教興農試驗、示范基地,先后選派了236個科技特派團、600余名科技特派員服務農業生產第一線,選拔了52名教師黨員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累計培訓農村經紀人、新型職業農民等各類農業人才30余萬人次。
此次,學校精心部署,依托高等教育和農業科技優勢資源,拿出優秀的師資力量、科研團隊和管理服務隊伍,制定了系統、實用的培育體系,采取“一個月集中授課、一學期線上學習、一系列考察互訪、一名導師幫扶指導”的“四個一”培訓模式,開設種植、養殖、營銷管理、園藝、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6個專業方向,通過線上教學、課堂講授、分組討論、案例教學、現場考察等教學手段,采取切入式、浸潤式、實景式、模擬式教學形式,對學員開展定制化、體驗式、孵化型培育,全力打造一支與我省鄉村產業需求相適應、與鄉村建設發展相協調、能夠帶動地方鄉村振興的“領頭雁”隊伍。
“培育時間長、有特點、針對性強,這是以往任何農民教育培訓所不具備的?!眮碜猿柺旋埑菂^的“頭雁”代表程玉紅說,希望通過此次培訓,可以開闊視野、拓寬思路、更新知識、結交朋友、提升能力,從帶頭人蛻變為領頭雁,帶領一方鄉親實現更好發展。(記者 李越)